眉山音乐生高三文化课集训机构要多少钱 音乐生高三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语文复习的几大技巧
1、树立正确的目标。考生在复习之前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为了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考生可以树立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减少问答题的失误,继续积累写作素材,练习写作的开头和结尾这样一个目标。如此复习起来才会更有动力。
2、复习过程要查漏补缺,不留盲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要跟随老师的脚步,一步步的复习。对于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点,考生要自己去了解,不能让自己留下盲点。另外,考生要以考纲为根本,系统的复习。不要直接把模拟题当做复习的根本,这样会漏掉很多知识点。
3、提高自身的能力,不要拘泥于答题模式。语文这门科目不比数学,数学有固定的回答模式,语文却更注重考生的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虽然老师针对一些题型会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这种方式如今显然不太适用。因而,考生平时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在阅读方面下功夫。
4、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近几年高考出题的方向更多的放在传统文化知识,因而考生一定要多去了解一下传统文化,有备无患。一些文学文化常识、谦敬词语修改、思想文化、文学文化例如对联,这些可能都会成为考点。考生这方面的知识就需要多多去积累,以及去理解。
眉山音乐生高三文化课集训机构要多少钱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音乐生高三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A.管仲改革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D.百家争鸣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A荷马B阿基米德C达·芬奇D但丁
4.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请回答以下问题:
(1)哪一事件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的是哪个省?
(3)我国对外开放,是从设置经济特区开始的,请写出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的名称。(至少三个)
(4)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什么新格局?
5.教育引领人寻访灵魂和生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教育奠基】
材料一如右图
(1)图1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教育思想?图2反映了伯利克里时期大力发展教育和文艺的社会图景,他当政期间,雅典达到一种怎样的社会局面?(2分)
【近代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
(2)19世纪70年代,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材料二图片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哪一重要举措?中国洋务运动时期派出的留美学生中对近代铁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2分)
【现代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
(3)从下面可以看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通过材料分析促使日本经济发展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2分)
(4)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为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一条建议。(1分)
6.它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是()。
A.康桥B.赵州桥C.卢沟桥D.钱塘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