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高考艺考生文化课补习学校推荐哪个 高考艺考生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英语: 再次梳理,把握知识重点
在高考前,将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进行再次梳理,在记忆单词时以词块为单位,关注语境和应用,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而对于英语语法,我们要提炼出重要知识点,提升理解语境和辨析考点的能力,要经常回顾练习中的易错题,在考试中发现“陷阱”,并作出正确判断。
提升英语的综合能力,永远是高考前最后阶段备考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听、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提升,更是贯穿后期备考的始终。
而训练英语听力,则要坚持做到天天训练,足量训练;提升阅读技能,要重点提高考生总结提炼信息和推理判断的能力;提升写作水平,要做好卷面关、内容关和语言关。
绵竹高考艺考生文化课补习学校推荐哪个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高考艺考生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1904年7月4日清晨,清王朝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来京城参加由皇帝主考的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日暮为交卷时限。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考题节选:
第一部分:史论第5题:“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部分:考各国政治,艺学策
第1题:“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
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第3题、“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第三部分:《四书》《五经》义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1)科举考试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明清以来科举考试命题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你
可从试题的第几部分中看出来?
(2)在第一部分试题中提到北宋与金、南宋与元曾经结成同盟,前者是北宋为了夺回燕赵,即今天的北京地区。请问当时被哪个少数民族占领?
(3)第二部分第1题中讲:“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
其中的“陶铸国民,造就人才’’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已经上升到什么层面上?
(4)第二部分第3题提到了日本变法,它的正式名称是什么?同样聘用外国人,日本与埃及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新疆和平解放B.青海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D.云南和平解放
3.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⑤修建灵渠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8年05月04日上午,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暨实施“985工程”十周年大会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北大建校110年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一流大学的理想从未动摇过,一流大学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可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全体北大人最广泛、最坚定的共识,是我们创造北大新的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
材料二: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在课程设置上规定: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中学均设“读经讲经”外,初等小学另设“中国文字”(教学内容包括识字、读文、作文),高等小学和中学另设“中国文学”(教学内容包括读文、作文、习字、习官话)。该章程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说话等科目合为一科,语文课程独立设科。
请回答:
(1)北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与近代哪一重大事件相关?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是在什么事件后?
(3)《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儿童入学年龄是多大?对普通中学的规定的培养目标有什么?
(4)八年级六班对京师大学堂创办、科举制的废除、《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帮他们确定一个主题。
5.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描绘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该少数民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是在哪一时期?
(2)依据图二,写出宋朝时期的政治特点。宋朝与辽、西夏、金维系“友好”关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图三是清代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外景。这一建筑群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三幅图片,请简要概括我国古代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