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美术生高考文化课集训学校推荐新学高考 美术生高考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1、巧用心理暗示
“已经高三了”的心理暗示比什么都重要。人的成功最重要的莫过于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形,下一步要做什么。潜意识地意识到自己“已经高三了”,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能我行我素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就意味着良好学习状态的到来、成功的开始。
2、巧寻读书环境
要寻找最佳的环境读书。学校环境自不必说了,主要是在校外的环境。无论是晚上还是周末,建议尽可能少呆在家里。可以跟两三个同学一起去图书馆最好,又安静、又有气氛,有问题还能问,累了也可以一起玩玩。
3、巧定学习计划
模拟课程表安排好每天课余时间学习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段,并尽量详细地列明早、中、晚的学习、休息、锻炼安排。同时,每科兼顾到吸收、复习、练习、归纳、预习五大环节。定下学习计划表后,尽量排除干扰,坚决执行。
4、巧理每天时间
要保证合理的睡眠安排,建议早上6:00后起床,中午休息30分钟,晚上睡觉不要超过23:30。如果上课常打瞌睡,便说明时间安排上有问题,学习效率较低。应该意识到,70%以上的知识是靠课堂完成的,30%知识靠课余时间完成的。
5、巧做限时训练
高考是个大系统,各科目是零件,加强限时训练是协调多学科学习、单科学习卓有成效的做法。在做章节练习时,限时作答每一题,对比正确程度,发现问题所在,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弥补或矫正。正确率低于70%往往意味着自己在相关章节存在着较大问题。
6、巧抓零碎时间
零碎时间来无影去无踪,没用谁都不知道它来过,用了都说好。采用间断性、频繁性背诵,争取零碎的时间,学语文和英语特别需要采用这种方法。背诵语文、英语名篇名著时,同桌可以相互提示性对背,可提示一句话中的最前面一两个字词。
7、巧养三个习惯
最重要的三个“养成”:即养成做笔记、做标注、做错题的三个良好习惯。解题过程中,千万不要满足于得出答案,而要清楚答案从何而来,力求把每一题错的选项改成正确的选项,或指明错误原因,或标出证明性实例、反驳性实例。理科学习通过归纳可以提高复习效率,真正把握各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泸州美术生高考文化课集训学校推荐新学高考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美术生高考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实行贫富队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上调。以公共积累的名目,过多地搞义务劳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这段话,指出了
A.“大跃进”运动的错误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反“右”斗争中的失误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要想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你会选择去
A.埃及B.印度C.斯巴达D.雅典
3.“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4.“中国梦”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海国图志·序》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摘自《复兴之路》
(2)材料一的思想变成材料二的实践是由哪个派别来实施的?材料二提到的“军事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一个?
材料三“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材料四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材料五“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4)60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在这个规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5)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
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社③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④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6.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体现它了人们追求
A.民主的愿望B.平等的愿望C.科学的愿望D.和平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