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三音乐生文化课辅导班怎么选 高三音乐生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重基础:艺考生文化分不是很高,舞蹈生300多足矣,音乐美术四五百分,高考满分750分,艺考生只需要把基础分拿到就可以。邦德艺考老师教学重视基础的原因就在这里。
勤记忆:艺术生普遍底子差,知识点理解上面都有点问题,学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多背多记是快速拿分的好方法。邦德艺考也是据此使用背多分,坚持每天背诵。
重落实:艺术生不怎么自觉,有点坐不住,必须有人盯着,每天检查作业和背诵。
成都高三音乐生文化课辅导班怎么选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高三音乐生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梦】
材料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古诗中的“胡”在秦汉时主要指北方哪个少数民族?
(2)秦始皇、汉武帝为巩固北方边境,各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
【密切交融共筑民族团结梦】
材料二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张仲素《王昭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下昭君出塞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4)材料三的图和表反映的是哪场改革?这场改革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兄弟携手同谱经济发展梦】
材料四
魏晋时期人口流动描述
材料五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5)材料五描述了江南经济发展怎样的状况?请概述材料四与材料五的关系。
2.敦煌莫高窟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是以_______故事为主()
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3.“两弹功臣,……开创祖国核武器,他是领跑者;研制中国核导弹,他是探路者。”……以上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应献给
A.雷锋B.邓稼先C.王进喜D.焦裕禄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幅地图
材料二在1916年德法之间的某次战役中,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
加,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万人。
据统计,这次世界大战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材料三使纳粹国家接收无条件投降条款,惩办战犯、消灭纳粹党及其影响,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材料四有评论说:当今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不由一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图二中两大战争策源地分别是哪
国?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什么战役?依据材料二归纳,这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3)材料三所述是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哪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怎样的发展趋势?
5.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C.加工玉器D.烧制陶器
6.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
材料二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与康有为主张的政治体制都属于什么性质?
(3)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高举了哪两面大旗与之进行斗争?
(4)材料四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这一体制与康有为、孙中山倡导的政治体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