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高考艺考生文化课培训班选新学高考 高考艺考生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通过押题真正弄清楚高考的题型和高考考察的知识点。准确的押题方式,成为了备战高考最宝贵的东西,可是这个本领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只要是资深的老教师,一定都会把握住高考的题型和高考考察的知识点。只要你确定好,哪些是老师的押题,就可以了。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确定。别的就算是不能确定,考试的范围,是每年教育部门给的,这肯定是没错的。押题的目的不在于你所压的题高考就会原封不变的搬出来,而是在于押题的过程能让你真正弄清楚高考的题型和高考考察的知识点。毕竟高考不会出现相同的题目,但是知识点,永远在课本上。你要认真观察题目,看都考些什么知识点。这个时候该补的也差不多了,保持好心态,多看自己的错题本,还有看课本,多看课本掌握知识点,找出自身知识中的缺陷,总结每个知识模块的出题类型,发现自己常犯的错误,训练答题效率,从而达到分数的提高。尤其要做一些本省的历年真题,模拟题。
阆中高考艺考生文化课培训班选新学高考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高考艺考生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唐太宗语。
材料三:唐太宗常对臣子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性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别可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3)唐太宗本着上述思想治国,有哪些突出措施和业绩?我们应怎样评价唐太宗?
2.下列是依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北京人胸像,据此像能得到的结论是
A.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B.北京人头部仍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
C.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D.北京人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3.“自贵阳北站起,途经广西桂林市、贺州市等地至广州南站的贵广高铁,预计2014年建成通车。至此,贺州市民可以直接乘坐高铁更快、更便捷地通往全国各大城市。”这说明了
A.科技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科技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科技革命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4.《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5.依据如下列片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好的研究主题是
A.商业繁荣B.民族融合C.对外开放D.政权分立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
A.蔡伦B.扁鹊C.炎帝D.祖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