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美术生高考文化课冲刺学校要多少钱 美术生高考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高三考生高考应试抢分方法
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
1.要学会“挤”分。
高考试题是“题题设防,题题把关”,高考试题每一道题目都“长牙”,每一道题目都“咬人”,只有这样才达到区分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是分步赋分,做对几步就会得到几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挤”分。
挤分的主要方法有: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作文尤其主要开头和结尾,文科一般都按要点给分。所以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高考是按步赋分,千万不能产生定势,高考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住住是难度逐步加深,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
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不急燥,不气馁,要学会用“挤”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2.检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讲究。
①要划掉重新写,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这会使阅卷老师看不清。
②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重新写,要先写出正确的,再划去错误的。有的同学先把原来写的题解涂抹了,写新题解的时间又不够,本来可能得的分数被自己涂掉了。
内江美术生高考文化课冲刺学校要多少钱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美术生高考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读图回答问题
|
| |
图1祖冲之图2蔡伦图3张衡
(1)上图人物分别是什么朝代的?他们的成就有哪些?
(2)上图三位科学家,你最喜欢哪一位?你人文他们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2.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两方文明交流的作品是
A.《马可·波罗行纪》B.《蒙娜丽莎》C.《神曲》D.《最后的晚餐》
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夏王自比于太阳,可以永世长存,百姓却咒骂他,愿意和他一起。材料二:商王施用“炮烙之刑”,残酷镇压人民。材料三:周王为了取悦王妃褒姒,竟然以烽火戏诸侯。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中的“夏王”“商王”“周王”分别指谁?他们共同的统治特征是什么?(2)公元前1046年,一场大战决定了商朝的灭亡,在战场上,奴隶们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周军的统帅是谁?这场大战的名称是什么?(3)烽火戏诸侯后不久,西周灭亡,东周于公元前770年建立,建立者是哪一位君主?定都在哪里?
4..右图照片首次发表在1951年《解放军画报》第四期的扉页上,从此成为抗美援朝的标志。你知道行进中的军队名称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B.八路军C.新四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5.材料分析题:(30分)
1、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词典中,有两个地名占据着显著的位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中国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已经不仅代表地点,她代表一种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这个城市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当一切不再特别,她依然把每个春天的故事写得特别精彩。
材料三(如右图)
1985年,美国的《时代周刊》再一次以一位中国领导人为封面人物(如图)。该封面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中国的屏风将三幅图片组合在一起,中间一幅为人物肖像,左边一幅描绘的是人们高举马克思画像游行的情景,右边一幅描绘的是人们骑着自行车忙着上班的情形。
回答:
(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凤阳”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凤阳”因何出名?(2分)
(2)材料二所述是中国的哪座城市?这座城市发展迅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一、二表明了我国新时期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4分)
(4)材料三中这位中国领导人是谁?他对中国有何贡献?这一封面设计表达了什么含义?(5分)
6.与图1直接相关的是()
①张骞通西域②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③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④东汉和欧洲开始直接交往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