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高三美术生文化课辅导班哪家好些 高三美术生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尖子生备战高考技巧分享
一、劳逸结合,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在一个班级中,尖子生通常不是那个每天睡的最晚的人,他们晚上不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二、主动学习
尖子生总是懂得,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其实学习只要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
三、学习时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尖子生在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用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四、注意整理
近观尖子生的学习生活,每一个环节都是充满条理的。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
四川成都高三美术生文化课辅导班哪家好些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高三美术生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美国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奇迹,成为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美国的崛起令人深思。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开展主题为“美国的崛起”的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资料]
材料一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有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处于恐惧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二战以后,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是达到四分之三。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回顾知识]
(1)材料一中“华盛顿创立美国”是通过什么战争来实现的?
(2)材料二中“8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为此美国采取了什么大胆、果断的行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并指出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探究问题]
(4)材料一中有人说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两条建议。
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希特勒上台B.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D.德意日结为轴心国同盟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的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正是因此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指什么?(1分)这场运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促使英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1分)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1分)
(3)中国的这场运动失败了,而英国的却成功了,试分别简析其原因。(4分)
4.每当《国际歌》响起的时候,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国际歌》的歌词作者是
A.贝多芬B.鲍狄埃C.马克思D.狄盖特
5.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D.它出现于商朝
6.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事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耻辱】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北掷金黄。
--摘自《上海县竹枝词》
(1)胶东地区见证了“海面未收功一战”的耻辱,请用史实加以佐证,并指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曾经抗争】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2)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阐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