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艺体生高三文化课冲刺班推荐新学高考 艺体生高三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地理:
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隆昌艺体生高三文化课冲刺班推荐新学高考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艺体生高三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今年86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年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这篇习作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1)材料一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一“新秩序”?
材料二:如下列
(2)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到以上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对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作一简要说明。
材料三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下列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B.印度C.苏联D.日本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科学能给人生带来幸福,而教育是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完美人生的重要途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幸福.快乐.智慧.情感,而不应该成为伪善宗教的殉道者。人文主义者热爱生活.艺术和自然,认为艺术和诗歌应该反应人的情感和思想。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页
材料二: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封建君主专制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仍然不断遭到侵犯与剥夺。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再满足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封建斗争,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4页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伪善宗教”指什么?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用艺术很诗歌向伪善宗教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在这“更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权理论基础的重要思想是什么?谁提出来的?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其中的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分别指什么?当时以该文作者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样的运动试图去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上述材料都说明了在人类近代文明的历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政治变革)的先导。请说明这是为什么?
5.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朝鲜战役B.黄海海战C.威海卫战役D.南海海战
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共9分)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是谁制造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5分)
(2)据材料二判断,董仲舒属于春秋战国形成的哪一思想学派?(1分)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1分)其思想核心是什么?(1分)
(3)在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主张?(2分)
(4)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被哪一封建皇帝采纳?(1分)有何影响?(2分)
(5)他采取这种措施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3分)
(6)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有什么后果?(4分)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1分)
(7)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