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高三艺术生文化课辅导班选新学高考 高三艺术生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专业课与文化课兼顾
艺术类考生在高考过程中要准备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方面内容,所以时间很紧张。专业课学习与文化课学习是可以兼顾的。考生可以在筹备专业课考试之前先针对文化课的薄弱环节进行补习和加强,为之后的文化课学习打好基础。也可以要求补习老师将高考中的考点归纳总结成知识条目,在准备专业课考试的空当进行高考知识条目记忆的学习。专业课考试完成之后,由于有了之前专业课知识的积累,在文化课知识集中补习阶段也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高考题型的针对性练习,从而为高考拿到理想的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做到专业课学习和文化课学习兼顾,为高考成功录取增加砝码。
选对学习方式,做好复习规划,巩固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占70%,难题偏题只占少部分。大多数艺术类考生因为专业学习耽误了不少文化课,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以艺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复习时要学会取舍,要抓基础,不做偏题难题。艺考生只要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基本方法就能考到400多分,足以达到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的分数要求。
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补习重点应该是强化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考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专门的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或者可以进入一个都是艺考生的班级进行文化课辅导,这样效果更好。艺术类考生在选择补习班时,最好选择一对一或者全部由艺术生组成的小班。
乐山高三艺术生文化课辅导班选新学高考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高三艺术生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
A.解决了左倾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B.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
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下列各重大事件与此相关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B.打响列克星顿枪声
C.取得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D.攻克巴士底狱
4.列宁在1895年指出:“(它)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材料中所指的文献是()
A.《人民宪章》B.《共产党宣言》C.《庶民的胜利》D.《论联合政府》
5.阅读下列材料:
【从百家争鸣到一枝独秀】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认识到儒学的价值,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学说之一。……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下第一庙》
【从封建正统到根基动摇】
材料二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李大钊
【从中国走向世界】
材料三联合国对儒学开始重视,孔子学院在亚、非、欧、美各大洲广泛建立,国际学术研讨活动频繁举办。许多国家对普及儒学的新举措……都说明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在升温。
——《儒学在港澳台和海外的新际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始皇为“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学说之一”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在汉朝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对儒家思想持何种态度?请说出当时发生在中国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3)面对材料三中日益升温的“孔子热”“儒学热”,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儒学(即儒家思想)?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所以称“华夏”,是因夏朝而得名。……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至春秋战国时,已成为较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但政治上尚无巩固的统一。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中华民族”这个名词。
材料二: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鲜明特点。从秦统一后的2000多年,中国的统一时间,大约占70%,分裂的时间约30%。……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及其对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的贡献说明,中华民族不是由汉族一个民族缔造的,而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个时期?材料二所阐明的中国历史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朝和清朝分别由哪个民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的建立及其对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的贡献说明了什么?
(3)“中华民族”这个名称体现了中国各民族整体上的民族认同。今天,各民族认同中华文化对促进民族团结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