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艺考生高考文化课冲刺推荐哪个 艺考生高考文化课该怎么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文化课通往大学的一个难题,很多学生在联考结束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复习文化课,成绩始终停留在300分左右。那么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该怎么提高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政治: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
3、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
4、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5、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攀枝花艺考生高考文化课冲刺推荐哪个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小编收集了一些有关于艺考生高考文化课提升的一些基础知识题,希望对艺考生们有所帮助:
【新学高考高考练习题】
1.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思想
A.重用人才B.重视农业生产C.善于纳谏D.提倡节俭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列)。
|
|
|
|
请回答:(6分)
(1)材料一中提到中美之间“25年没有交往”,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1分)
(2)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2分)
(3)材料二中的三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
最恰当的理解是()(1分)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4)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恢复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3.有一位著名的发明家,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给人们送来了光明,被称作人间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B.爱迪生C.法拉第D.卡尔·本茨
4.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B.科举制度,考试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气。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对百姓十分关心,部落如有人挨冻受饿,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打过鱼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师下焉。
请回答:
(1)、材料一尧、舜、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位杰出首领,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材料二这三句话是谁说的?
(3)、他生活在哪个时期?
(4)、他提出什么学说?
6.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D.整顿吏治的需要